巴赫金在狂欢化诗学理论中,津津乐道于等级制度的颠覆,倡导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新型关系,沉潜于自由,这是一个与他生活的社会现实迥异的天地,是对于现实的强烈反叛。巴赫金生活在斯大林专制主义时期。在这个时期,无论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都达到了专制的高峰。整个社会极端政治化、教条化、绝对化,缺乏自由与活力。巴赫金一生都处在这种强大的意识形态之中。因此,狂欢化理论中寻求感官的满足,寻求原始的生命活力与自由,这也暗含着对斯大林统治的一种间接批判。当然,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并不仅仅是政治意识形态的批评话语,它是俄罗斯文化与巴赫金自身个性碰撞产生的结果。
摘要:中国电视真人秀在近两年已经达到空前盛大的程度,无论电视还是网络,真人秀的种类、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中国电视真人秀已然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本文主要从巴赫金狂欢理论的关照下解析目前中国电视真人秀奇观现象。
关键词:真人秀;狂欢理论;巴赫金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在2013年之后呈现井喷式增长,占据了各大卫视的荧屏,各大门户网站的真人秀也顺势崛起,一时间中国真人秀节目呈现出狂欢化的趋势。
狂欢是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一个中心术语,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这一术语在巴赫金的表述中并没有最终定型,而只是一种诗学的描述:“狂欢节上形成了整整一套表示象征意义的具体感性形式的语言,从大型复杂的群众性戏剧到个别的狂欢节表演。……这个语言无法充分地准确地译成文字的语言,更不用说译成抽象概念的语言。不过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同它相近的(也具有具体感性的性质)艺术形象的语言,也就是说转为文学的语言。狂欢式转为文学的语言,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狂欢。”[1]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关照目前中国真人秀节目,可以发现,中国真人秀节目目前的特点。
一、狂欢形式多样化
自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之后,中国真人秀节目较之前单一的选秀节目有了新的气象。户外真人秀节目、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相亲类真人秀节目……这种繁荣的景观在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狂欢形式来看是一种游戏形式的多样化。巴赫金认为狂欢的形式多种多样,一切庆贺、仪式都可以是游戏的形式。真人秀节目多样化是各大卫视抢夺收视份额的竞争结果,也是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到成熟的表现。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活跃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真人秀节目就达数百档,这些真人秀节目有的是买断国外版权,有的是自我原创,形式纷繁多样,为观众提供了大量可观赏的节目。
二、狂欢主体多样化
巴赫金狂欢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自由自在,亲密的接触。中国真人秀目前都邀请明星参与其中。如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是以撕名牌来进行身体对抗,这档真人秀节目打破了日常生活中的规则,以夸张或过激的行为为标志。观众与明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而且明星甚至成为了一个消费符号,被观众所消费,通过电视或网络媒介的转播,给观众以精神上的竞技快感和乐趣。备受观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不仅仅是一些明星真人秀,像《笑傲江湖》、《出彩中国人》等平民选秀节目也突破了以往的节目格局深受观众喜爱。
作为真人秀的传播媒体,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已然有众多的受众,但互联网的崛起瓜分了一定的受众。而且各大门户网站目前已经在参与真人秀节目的创作,已然瓜分了电视真人秀市场。像爱奇艺网站推出的脱口秀节目《奇葩说》、时尚真人秀《爱上超模》,优酷网推出的户外探险真人秀《侣行》等深受网民欢迎。真人秀节目已经到了遍地开花,空前繁荣的状态。
三、狂欢场景多样化
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中,只有广场能成为狂欢中心的演出舞台,因为广场正是全民性的象征。现在的真人秀节目不再拘泥于以往仅仅在演播室录制,而更倾向于户外录制,把场景放到商场、街道、操场、景点等。这些地方汇集了形形色色的人们,再加之节目戏剧化的操作模式,增添了狂欢的意味。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中,每一次旅行的目的地都不相同,这就为身在其中的参与者提供了不同的场景,这就是狂欢的场所,孩子和家长通过不同的任务相互接触,并与现场不同的观众接触,从而出现了各种温馨的,啼笑皆非的场景。
巴赫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广场上所散发出的自由与毫不顾忌的亲昵接触是在别的地方不能发出的。坦率的语言,怪异的行为举止都可以激发观众的观看热情。在《奔跑吧!兄弟》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不同的性格特点,但总体上都是搞笑打诨的定位,坦率的语言和怪异的行为都符合巴赫金狂欢理论中“广场”上狂欢的场景。
再者,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广场有具体和抽象之分,具体的则是指街道,广场,教堂等公共场所,而抽象的广场是一种象征――“人们可以无拘无束的,随便亲昵的状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目前中国真人秀的播出平台除了电视,另一个更大的传播平台就是网络,而且随着弹幕评论的开启,网民可以边观看节目边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毫无顾忌的交谈。这也是巴赫金广场理论的另一种阐释。
综上,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的关照下,中国真人秀目前的现状可以归纳成以上几点。作为一种文化理论,狂欢理论一直影响着大众文化,在电影,绘画,戏剧等方面皆有狂欢文化的渗透。狂欢理论与电视,网络媒介有着深刻的联系,而作为一种现象,狂欢理论也印证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巴赫金全集(第5卷).白春仁,顾亚铃,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孙卫华.网络与网络公民文化基于批判与建构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上一篇:有关侗族“再生人”的一些研究